标签 - 育儿

育儿    2019-07-17 10:05:53    77    0    0


作者:Rick Riordan等作家
年龄:9-12
最低蓝思值:550
最高蓝思值:730
平均蓝思值:640
► 官方介绍
这是套冒险推理小说,全球著名小说家轮流写作,总共11本书,最扣人心弦的故事,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有趣的互动游戏,神秘的暗藏线索,令人爱不释手。这套书的第一本是《波西杰克逊》的作者雷克写的,他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每一本则由不同作家续写,让人对这样的设计和故事衔接充满了好奇。
► 我的心得
书已经囤好了,准备假期给孩子读。

■ Sammy Keyes
  
作者:Wendelin Van Draanen
年龄:9-13
最低蓝思值:650
最高蓝思值:890
平均蓝思值:770
► 官方介绍
萨米凯斯系列主角是一个非典型的美国女中学生,一个智勇双全的业余侦探。全系列共计18册,从7年级写道12年级,在英美市场主打9-15岁的读者群,属悬疑、喜剧、青年向类别。第一册荣获1998年爱伦坡最佳儿童悬疑故事奖,另有4册获该奖提名。

■ 结语
 
以上就是我收集的侦探悬疑系列的英文章节书,有的爸妈可能会问,是不是漏了《Nate the Great》,这套书也很棒,超超读过其中的几本,不过从难度和形式上看,应该算作分级读物或桥梁书。

开展亲子英语早教的过程中,当孩子读完分级读物、进入章节书阶段时,有选择困难症的爸妈犯晕了。
分级阅读阶段相对简单。主流分级读物也就那么几套,选定一套分级读物,比如牛津树、兰登书屋、usborne,按照难度级别,每天读1-2本,拾级而上。
如果用河流来形容分级读物的规模,章节书就是海洋。如果你以为儿童章节书只有树屋、篷车就大错特错了,国外专门有一批作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而且作品都按类型、阅读年龄段、难度级别等细分。章节书阶段,选书是门学问。
通常关于章节书的介绍文章都是按照难度、由低到高来介绍,这是站在语言学习的角度。但是,章节书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有外语能力的提升,还有百科知识(《Magic Tree House Fact Trackers》)、品行修养(《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人文地理(《Flat Stanly》)等等。
获取章节书营养的前提是让孩子喜欢上章节书,形成“章节书情结”。适合的语言难度当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内容题材是让孩子对章节书产生粘性的关键。因此,我将从内容题材的角度出发,对英语章节书进行一次系统地梳理,按悬疑、校园

育儿    2019-07-11 10:41:41    25    0    0

 孩子马上4岁了,从两岁左右到现在一直看英语动画片,听动画片提取的音频,读过少量的绘本和一些分级读物,因为我的口语不行,基本没有交流。就这样看了两年,也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孩子很喜欢英语动画片,也基本不提出想看汉语动画片,喜欢说英语,发音好听(只能用好听了,语音语调很流畅,至于是不是标准说实话我也判断不了),听力词汇量大,听我读分级只要内容符合认知的可以听懂类似体验英语SET A 6、7的水平。基本也就这些了。大部分还是靠看动画片听音频。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怎么喜欢重复了,一部动画片很快就看完了,越看语速也越快,句式也越复杂,虽然孩子看的津津有味,但我总觉的这肯定是听不懂的,最起码很难转化为口语。我经过观察发现孩子从这些语速较快的动画片也能积累一些关键性的名词、动词等等,但是她的表达始终都是简短的。我本来想捡一部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一起过一下台词,无奈孩子很抗拒,完全不接受这种方式,妈妈也就只好作罢。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把以前看过的那些语速较慢发音清晰的动画片再拿出来看看,这一猜想不要紧,孩子表现出了特别浓厚的兴趣,我用的是孩子之前看过60集左右后来没兴趣了的ABC bakery,主动跟着里面的对话大声的说,大声的唱,人家跳舞她也跳舞,人家做手工她也马上找材料,享受的程度明显比之前上了一个台阶。这也促使我又重新下载了一些新的低幼动画片让孩子挑着看。感觉这回迂回回来真的是很正确的选择,以前可能也能看懂一些但是估计猜的成分居多或者主要是追剧情去了,现在的感觉就是完全听懂了的感觉,虽然都是简单的,但是可能因为真的听懂了而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就把我和孩子看过的视频资源逐一做一下简单的介绍。(注:1.孩子看的动画片绝大部分都是美音的,英音的我自己了解过一些但不是每集都看过,请谨慎参考。2.每个孩子的喜好都不一样,需要家长更具自家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资源。3.英语启蒙还需要其它更重要的方式,读绘本、读分级、听故事、唱儿歌、亲子英语对话等等,所以不要理解成只看动画听音频就可以了)。
    1.kid's abc 每集15分钟左右,发音清晰,内容简单,情节也很有趣,最主要的是里面有很多很好听的儿歌,曾经这些儿歌是我们家姑娘的最爱,专门提取出来听了无数遍。这部动画片可以说是我们看过的第一部,也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是很好的启蒙动画片。
    2.迪士尼美语世界。这个系列内容非常多,启蒙阶

育儿    2019-05-24 10:08:29    37    0    0

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好习惯如此,坏习惯更是这样的。

有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就会“污染”孩子的内心,抑制孩子潜能的表达,成为孩子性格中的弱点,对他整个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孩子有这四个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

无视别人说的话

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不能忽视了。

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

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她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

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她的肩膀,呼唤她的名字,关掉电视都会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

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

当五岁的沫沫开始“选择性听取”时,他的父母决定采取措施。

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

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一个动画片也不让看了,或两天不能出去玩。妈妈们该努力做到不让步,否则的话,他会继续这种坏习惯的。

无视规则

朋友的儿子是一个常常秉承“能动手就不瞎嚷嚷”原则的熊孩子。

一会打了那个,一会抓了这个;吃饭时间不吃饭,睡觉时间不睡觉,毫无规则感可言,弄得她整天心力交瘁,只顾着为此和学校打交道。

简单的是非对错,应有的礼貌教养,应遵的道德底线,得守的规矩原则,绝对是孩子人生重要的一课。

孩子很少有不熊的,他们好奇心强,大多顽皮爱动,这是天性使然,所以熊孩子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藐视甚至无视规则的熊孩子,因为无视,所以不遵守规则,所以把规则当儿戏,百无禁忌,随心所欲,不受道德约束,甚至冲破法律底线。


小时候无视规则,也许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等他走入社会,他才会发现外面不会有人对他宽容给他谅解。

一个无视规则的人,轻则不受欢迎,诸多责难,重则处处碰壁、甚至锒铛入狱。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3岁半到6岁时,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

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孩子形

育儿    2019-05-17 18:12:23    114    0    0

《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思维训练课》憨爸(作者)(epub+azw3+mobi+pdf+txt+word)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憨爸,本名赵昊翔,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硅谷某公司技术经理,亲子教育公众号“憨爸在美国”的创始人和主笔。他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潜心研究儿童的思维训练、早教启蒙、智力开发等,并将这些研究心得和具体实践写成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中,形成了一套别具一格、有趣且实用的儿童思维训练体系,被数十万爸爸妈妈长期追读和使用,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高度推崇。此外,憨爸还拥有数十个国内外专利,并翻译有数十本儿童图书。

目录  · · · · · ·

第一章思维力决定孩子的学习力
抓住孩子智力发育窗口期,培养思维能力 / 002
重视孩子的视觉感知培养力 / 006
视动整合能力差可能导致学习障碍 / 011
第二章亲子互动,激发孩子的超强脑力
用折纸玩出创造力 / 018
用一张白纸提升孩子的空间思维 / 021
涂色促进大脑产生神奇的变化 / 024
玩迷宫是超有效的脑力操 / 030
用解谜题训练大脑 / 035
用乐高积木玩出脑力大爆发 / 038
在家也可以带孩子学乐高 / 041
用游戏轻松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 045

下载地址:

提取码:RF2D
育儿    2019-05-17 17:58:50    42    0    0

给孩子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很多时候, 成人是在为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刚刚降生于世的孩子是柔弱的,他们 无法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行使自己成长的权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他们面对的都是成人想当然的教育。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蒙台梭利注意到,所有的孩子——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他们在潜意识里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如何学。如果成人不加干涉,只是提供保护与帮助,那么孩子自己就能够走得很好,

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他们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教孩子要巧借敏感期规律

给孩子自由,不代表要对孩子放任自流。这种“自由”是指,当孩子沿着成长规律前行的时候,家长不要多加干涉,相反,应该给他们帮 助,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科学地以自己的意志成长。家长这时候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约束。

在蒙台梭利看来,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在该项能力的敏感期内,这项能力随时都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和成长状态。如果能够在这时给它以适当的刺激,它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长。

当敏感期结束后,这种积极的力量就会逐渐消失。如果错过了这个敏感期,虽然不会给孩子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但却会给他在这个方面造 成遗憾和障碍。例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智力、秩序等方面的敏感期而面临终生的伤痛。

蒙台梭利经研究总结出的儿童敏感期主要包括:

0~6岁的语言敏感期
2~4岁的秩序敏感期
0~6岁的感官敏感期
0~6岁的动作敏感期
3~6岁的书写敏感期
4~6岁的阅读敏感期

要想让孩子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家长就应该在孩子的敏感期内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促进孩子各项机能的正常发育,以免贻误时机。


书籍简介:

《蒙台梭利敏感期早教手册——0~6岁语言交际训练全书》
本书为针对0~6岁孩子父母的亲子家教书。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是其重中之重,因为在她看来,一个人拥有好的语言能力,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才能让自己的智力和各项能力获得良好的发育。当然,语言社交能力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要想让孩子在这方面健康成长,家长就要耐心地采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对孩子进行培养。
本书就是育儿专家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针对孩子的语言社交成长问题,为大家提供的指导建议手册。
《蒙台梭利敏感期早教手册——0~6岁运动系统训练全书》
本书为针对0~6岁孩子父母的亲子家教书。对于孩子的运动能

全脑潜能开发 育儿    2019-05-17 17:26:33    65    0    0
  • 一、课程的由来
    1、《0~6岁:全脑潜能开发》笔记-前言大J经历
    成绩好-知名外企-部门经理-外派国外
    28周早产-1公斤不到-生存-喂养-发展-各方面都落后。


    2、努力的历程
    经过努力-专注力,观察力等都高于同龄人,
    最基础的儿科知识,40多本专业书籍
    100多堂大学早期教育
    1000小时一对一指导实践
    坚持分享写作2年,100万家长粉丝,出版2本书籍。
    进修早期教育,经过半年打磨上线。0-6岁高情商宝宝。


    3、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平静
    苦难都是化了妆的祝福。
    知识可以消除焦虑,知识可以更有底气,知识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庭。


    二、学习课程的方法
    1、课程的构成
    • 1大基础模块:左右脑,上下脑及全脑启蒙
    • 5大模块: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情商培养,执行力,感知力
    2、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学习-需要实践-得到反馈-内化
      1、学习的路径,真正可以实现的目标很重要
      看到了隧道光、目标,看到了一群人走,尽管辛苦,我是对的,我会坚持下去!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了光。就会放弃。 学习全脑启蒙的,真正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2、掌握方法论,而不是简单的招式
      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支撑的理论体系是什么? 掌握了千人千面,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可以变化的招式来帮助我们的孩子, 教育本质是千人千面,焦虑,紧张更多是没有掌握方法论
      3、听完课,明天可以立刻改变的事情
      先收藏没用,人都有自己的记忆曲线。  立刻实践-反馈-思考-重温-内化了

下载请扫描下图二维码:



育儿    2019-05-17 17:23:54    48    0    0

作者简介:

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1938- )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作家。199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杰出心理学作家的乔治米勒奖。撰写过多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大学教科书、畅销科普书籍,包括《基因或教养》以及这本《教养的迷思》。哈里斯是位独立的研究者,于演化、社会、发展心理学等领域深耕多年,见解独到。《教养的迷思》自出版以来,因其挑战传统认知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与回响。

 

内容介绍: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其实很小,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下载地址:

https://www.travelzs.com/data.html?keyword=%E6%95%99%E5%85%BB%E7%9A%84%E8%BF%B7%E6%80%9D%EF%BC%9A%E7%88%B6%E6%AF%8D%E7%9A%84%E6%95%99%E5%85%BB%E6%96%B9%E5%BC%8F%E8%83%BD%E5%90%A6%E5%86%B3%E5%AE%9A%E5%AD%A9%E5%AD%90%E7%9A%84%E4%BA%BA%E6%A0%BC%E5%8F%91%E5%B1%95%EF%BC%9F.epub

育儿    2019-05-17 15:02:06    10    0    0

新手妈妈育儿必备书。作者既有中国生活经历又有犹太教育经验。而我们都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也是最喜欢阅读的民族。

“生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爱孩子一旦被人类赋予了教育的因素,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和学问,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


【一】不做管家,做军师

聪明的家长不要越俎代庖用他们的价值观为孩子作决定,而是应该给孩子提供原动力,启发孩子去思考。让孩子学会“我要学习”,“我有这个兴趣”,孩子才有能力去学习,去思考。

我们之所以对许多事情感到憎恶,别无其他原因,而仅仅在于那些事情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孩子不仅如此,成年人也一样。强迫带来厌烦,压制必有反抗。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犹太家长珍藏在爱子教科书中。他说:“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如果父母过分呵护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信心。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对没有独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犹太名人马克思也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爱弥儿》一书也再次强调:“不要给你的学生(孩子)任何形试的口头教训。他只能从经验中接受教训。”

有一个渔夫的故事,在以色列家喻户晓。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

“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犹太家教法则告诫父母: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育儿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2019-05-15 09:18:27    16    0    0
 
    作者: 戈登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P.E.T.课程开发于1962年,是一套经典的富有同情心、卓有成效的办法,以帮助服务养育一个充满责任心的孩子,塑造一个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

本书帮父母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避免成为一位许可型父母;

·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愿听;

·如何教孩子保留他们的问题并自己解决;

·如何使用双赢的办法来解决冲突

十、父母的权力:必要而正当吗

1、青春期孩子反叛的不是其父母,而是对抗他们的权力。如果父母们从孩子出生起就能较少地依赖权力,更多地依赖非权力的方法来影响孩子,孩子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没什么可反叛的。

2、如果一个人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另一个人来满足他的需求,那么他总是会对这个人产生深深的怨恨和愤怒,这是任何年龄的人的普遍反应。

3、权威是什么?亲子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父母的“心理尺度”(心理承受力)要大于孩子。这是父母之于孩子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权力来源于父母拥有孩子所需要的特定事物,这也让父母对孩子拥有了权威。父母拥有满足孩子基本需求的手段,因此也就拥有了“奖励”或“惩罚”孩子的权力。

4、父母权力的重大缺陷。

1)对父母权威或权力的运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有效的,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却毫无效果(后面我会详述父母权力存在的实际危险性)。

2)父母权力的很多副作用是会带来灾难的。“服从训练”常常会导致孩子变得懦弱、胆小和紧张;常常会对训练者产生敌意和仇恨;常常不得不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困难可令人不快的行为,在这样的压力下,会使他们的身体或心理被压垮。

3)父母不可避免地会用完他们的权力。随着一个孩子变得不再那么无助,不再那样依赖于父母来满足她的需求,父母的权力就会逐渐减少。

4)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叛逆。青春期的孩子拥有了更多抵抗与叛逆的能力,他们不再被父母的奖励所控制。他们对惩罚的威胁也有了免疫力。

5)用权力进行训练需要严格的条件。

A)“训练对象”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机——她必须有一个强烈的需求,能够让“奖励生效”。

B)如果惩罚过于严厉训练对象会完全地避开这种情况。

C)训练对象必须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得到奖励,以便影响她的行为。

D)在对符合意愿的行为进行奖励或对不符合意愿的行为进行惩罚时,必须总是保持很好的一致性。

E)在教导孩子做出复杂的行为时,奖励和惩罚很少生效,除非使用非常复杂而耗时的“强化”方法。

6)它无法制造良好的学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