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元的口红卖1万支和600元的口红卖1千支,哪个更容易?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笔者结合企业定位、资源、市场份额和实际情况等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与大家分享。
前几天在运营交流群,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一位负责产品营销推广的同学这样吐槽到,说公司准备用直播的方式去推波口红,口红的价格不低,接近600元。
如果去打直播的推广方式,这位同学建议还是选择公司的低端产品好些,高端产品走直播如果采用折扣的方式,对公司品牌会有伤害;如果不打折扣,销量未必有保障。
意见反馈上去后,公司领导没认同,也没反对,就一直这样搁置着,让这位同学陷入两难。
小小的一个案例,其实反映出了许多公司面临的现实问题,公司的定位到底是高端还是低端,抑或是中高低端全面覆盖。按照人类贪婪的本性,谁都不想做选择,想的只有一个——全都要。
不过,泼一盆冷水先,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都做不到中高低端全覆盖,咱们这些小公司又有什么底气能做到全覆盖呢?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大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胃口,能吃多少粮食,不会贪多求全,这样企业才能活的滋润些。
回到上面这个问题,我把这个问题具象化后,大家会好理解一些,具象化后的问题是:60元的口红卖1万支和600元的口红卖1千支,哪个更容易做到?
因为我们做事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两种方式的结果都是60万的销售额(不比较净利),采用哪种方式能更快速的到达目的地,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首选了。
具体哪种方式更好呢?这个可能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先,看公司的定位
公司定位是问起用户某个品牌时,用户脑中浮现的几个词,这些词就是公司的定位。
比如苹果手机,贵、高端、品质好;小米手机,性价比高,速度快;oppo手机,好看;华为手机:拍照厉害,价格不低。这些词是公司定位的具体表现,公司定位高端,用户脑中自然浮现的是高端的代名词。
公司的定位是企业创办初期就确定下来的,中途不会轻易改变,因为公司定位一旦在用户脑中占据了位置,再想改变是很难的。
你看小米想切入高端手机市场,一直不成功,苹果手机想切入中端市场,差点被喷死,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卖口红的公司,公司定位是如何的?是走精致的高端路线还是平民路线,两种定位,采用的打法是完全不同的。
公司的定位是五年、十年甚至百年都保持不变的,用一句假大空的话来说,这就是企业的愿景。
如果口红公司的愿景是让贵妇在各个场合更有气场,为她们提供名媛般的服务,这样的产品是绝
流量越来越贵,获客越来越难,常常花了钱还是没有增长。面对艰难的现实环境,如何打破层层壁垒,触达更多的用户?
流量运营越来越难了,毋庸置疑——因为碎片化、粉尘化、以及雾霾化。
曾经人们提到“碎片化流量时代”,但当下已经不止于碎片,而应该是粉尘化;不仅是平台碎片化,平台之上的人也被千人千面等技术手段而切分成粉尘微粒。
而关于雾霾化,关注的不仅仅是媒体变得更碎小,不再有中心媒体,更关键的是现今消费者都带上了雾霾口罩,用来过滤他不感兴趣的信息。
如何穿透这层粉尘、碎片,以及雾霾,做好品牌的营销大渗透?
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出击——在当下时代,用IP化、内容营销的方式,主动出击,以优质内容打破这种碎片化和雾霾化。
但这种方法,一般有两个条件:
1. 足够优质且独特的内容
这里有两个指标,不仅要优质,而且要独特。
对于一般娱乐性内容而言,不一定要优质,只需要独特,也能传播。
但对于品牌广告而言,就不能只满足独特,还要保证优质,这样才能带来转化,而非仅仅是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最近刷屏的999案例,相对于一般品牌广告而言,显然满足了这两个指标。
好内容的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
1年前的好内容,不一定符合当下的喜好;10年前的差内容,也许在当下又被翻红了。所以,在评价和制作内容时,需要综合权衡,如何才能做一个能够取悦顾客受众,又能让自己不那么难受的内容?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我刷了几天抖音。惭愧,一开始实在刷不下去,后来终于有点感觉,什么是抖音上的好内容?什么样的内容又能穿透不同媒介,进而触达更广泛的普罗大众?
正如《娱乐至死》这本书所说:
不同时代的主流媒介方式不同,不同演化的媒介方式也在影响人们的沟通语言和沟通方式。
前两年的微博、微信,如今的抖音、快手等大众化短视频媒体,以及看似小众其实早已大众化的知乎、B站等。其实都在不知不觉当中,影响了普罗大众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审美。
当微信朋友圈的“高知分子”在评判中国人审美如何LOW的时候,其他平台上其实正在流行的也就是这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
当传统品牌正在琢磨如何拍摄一个完美的视频广告时,有不计其数的新品牌们早就凭借铺天盖地的“瑕疵类短视频广告”取得了高速增长。
所以,在每个时代当中做内容,不得不考虑整个时代当中绝大多数人的思维、语言以及审美,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按照我多年前那位传奇的民企前老板樊教授的话,就是——不要自作多情的代表消费者,消费者不想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