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9 10:11:49    22    0    0

在经历了早期的跑马圈地和贴身肉搏的发展阶段之后,新零售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到精耕细作的全新时代。把握好这个阶段的发展新技术,我们才能真正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可以把握新零售发展红利的真正玩家。

当资本和巨头对于新零售的布局完成,整个行业的发展开始趋于平静。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风潮渐起的时刻,人们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新零售市场归于沉寂的趋势。

然而,作为一种将会对产业上下游产生根本影响的物种,新零售并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会对未来的行业发展继续产生深度影响。

当下的新零售行业其实正在从野蛮生长、跑马圈地阶段进入到精耕细作、深度运营的阶段。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看不到新零售早期大刀阔斧、近身肉搏的发展状态其实与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

外在的表现不及以往火热并不代表当下的新零售发展停滞不前,在电商红利逐渐见顶的时刻,新零售正在接过电商的接力棒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透过阿里、京东的财报,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种势头的出现和发展。尽管在整个公司的财报当中,新零售依然是小众的,但是,从增长的潜能上来看,新零售始终是未来不可被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

当新零售的发展开始进入到新的阶段,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这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方法,避免将新零售的发展带入到概念的怪圈里,失去当下的发展机会。

当跑马圈地结束,新零售正在进入精耕细作期

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之后,试图对新零售布局的玩家开始进入到了一场跑马圈地式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从资本上,还是从概念上,与新零售相关的一切都受到了他们的关注。

然而,当新零售布局基本完成,整个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到精耕细作期之后,布局不再是主题,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新零售给行业和用户带来的真正改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

新零售开始承担起破解用户痛点的任务,而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引流

尽管在新零售被提出的那一天开始就彻底划清了与电商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早期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依然仅仅只是把新零售看成是一个引流的方式和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在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初期,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的新零售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用户的流量红利被透支完毕,我们再去用新零售的方式来获得流量的做法显然已经失效。这个阶段的用户相对于新奇的新零售模式,更加关注的是新零售是否能够真正改变那些电商无法破解的痛点和难题。

因此,这个阶段的新零售已经告别了简单的概念创新,转而开始更多地关注对于行业和用户的真实改变。

未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9 10:02:02    14    0    0

小红书做直播的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作者拆解了小红书计划背后的商业逻辑,从4个方面对小红书的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

小红书上周发布了他们要做电商直播的消息。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商业动作。对于行业里擅长内容的kol来说,平台每新增一个业务方向或者产品功能,都意味着新的流量和商业机会。

小红书曾在今年5月试水新的《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计划,把没有签约MCN的创作者挡在了门外;7月底被要求官方渠道下架,两个月的时间周期里影响了增长,每个月DAU(日活跃)跌了200万左右。事实上这两个节点事件,对小红书的商业化进度有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但产品体量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商业化肯定是小红书未来的重要战略。接下来我会逐步拆解一下,小红书做电商直播和发布系列创作者计划背后的商业逻辑。

01 为什么是小红书?

熟悉我的老读者都知道,博主一直很关注小红书这个产品。早在2018年年初,小红书DAU只有200万不到的时候,我就开始监控他们的产品成长曲线。

不到2年的时间里,眼看着他们从百万DAU(日活跃),到达了2000多万DAU。其中,从200万到超过1000万,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这从互联网产品侧看,是很厉害的增长数据。

除了日活跃,一个产品好不好的重要衡量指标是留存率。小红书超过50%的次日留存和高频的打开率,是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内容对用户黏性的积极意义,已经成为被行业验证过的通用共识。

所以今天我们会看到,所有的电商类产品,都开始拼命的在自己的产品里,去做一些包括图文、视频在内的内容。因为从用户心智的角度来说,电商是”货架“,但是小红书是”书“。人们不会高频次的去重复浏览货架,但是却可以经常翻翻书。

02 小红书为何要得罪KOL?

任何移动端产品,当它的产品体量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产品一定会倒推商业,今年的小红书,就刚好站在了这个十字路口。

2019年5月,小红书发布《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计划。这个计划规定所有通过平台对接品牌推广的kol必须签约MCN机构,这就导致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个人创作者没办法通过官方渠道接推广,另一方面,有些想通过官方渠道接推广的创作者,就必须找个MCN签约,没办法保持独立性。这些规则和门槛将一部分kol卡在了门外。

进不去平台的合作计划,意味着将很难获得理想的商业化流量。这也是为什么5月新的平台说明一出,kol声音很大的原因;小红书的流量分发机制,跟内容质量息息相关。只有被

设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8 20:31:25    17    0    0

本文梳理了手机键盘里的要点、细节点,日后遇到有涉及到键盘输入的地方,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去解决各种产品/设计问题。

手机键盘,可以干嘛??无疑是打字、信息输入,也是用户体验产品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键盘,但是偶尔会遇到一些体验上的不足,如键盘挡住操作入口、很难控制键盘光标的移动……

所以今天想梳理一下手机键盘里的要点、细节点,日后遇到有涉及到键盘输入的地方,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去解决各种产品/设计问题。

目录:

  1. 键盘与命令类型
  2. 设计要点
  3. 有意思的键盘交

Part1:键盘与命令类型

先简单说下键盘与命令词类型(想看设计要点,可直接滑到Part2部分),对键盘有个全局的认识,方便在工作中知道每种键盘的用途。

1. 键盘类型

从技术角度上看,市面上所有的键盘产品可分为:系统键盘(手机默认键盘)、第三方键盘(功能丰富,输入效率高)、自定义键盘(安全性高,有一定开发成本)。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从可提供类型看上,iOS一共提供了12种的键盘类型,其中8种是常用的:默认(中英)键盘、邮件键盘、字符与数字键盘、带小数点的数字键盘、存数字键盘、拨号键盘、网址键盘、外国产品键盘(如Twitter、Instagram)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剩下的4种则是这些,但我实在看不出这些键盘和默认(中英)键盘有何区别,因此将这4种独立展示: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而Android系统键盘只提供了9种,但大部分和iOS的键盘类型一样。因此需要我们在交互稿中,标明对应的键盘类型。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2. 命令词类型

而键盘命令词的类型上,iOS提供的也很丰富,多达11种。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而安卓则少些,但基本能覆盖所有场景了。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3. H5里的插件

iOS自带有“上一项”和“下一项”的键盘插件,因而在一些H5表单中可以灵活选择上/下一个文本框或选择器。而Android在H5是没有“下一项”命令的(无论第三方还是系统键盘)。因而在H5页面中的表单中,往往需要提供一个外部插件来辅助用户输入。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Part2:设计要点

盘点了键盘与命令词类型后,接下来梳理一些设计要点,避免今后工作中踩坑,完善产品设计细节。

1.“删除”不完全是“清空”

键盘上的‘删除’按钮可以逐一删除输入结果,界面上的’清除‘icon也能做到。但二者间在特定的技术环境下,会存在交互上的差异。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UC浏览器的翻译器。

在已有翻译结果的情况下,点击键盘上的‘删除’按钮,只能删除文本框里的内容,对底下的翻译结果并无影响。

看看你的手机键盘,隐藏了多少设计细节?

而点击界面上的“清空”icon,能同时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2 17:54:01    7    0    0

每个人对于裂变增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和观点,我觉得所有的活动核心逻辑其实都是一样,对于裂变我觉得只要找准了核心的点,去加大发力,做好入口端的流量口子其就成功了一半。

裂变这个词或许现在来讲会有点过时,我们常常能听到互联网人口中频繁弹出这个词,尤其是对做社群和增长的朋友。

流量为王时代,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以流量增长为核心,但随着流量越来越贵,常规的流量获取入口比如像搜索引擎,信息流,广点通等广告投放的昂贵价格让很多初创企业望而止步。裂变变成这些企业获取用户的核心手段之一。

最近我们做了一次针对本地高校学生圈的社群裂变,两天时间吸引了4000高校学生进群,下面和大家做个复盘。

活动背景

在12月份我们要在本地做一场音乐节的活动,需要把门票发出去并且保证学生到场从而来达到品宣以及就这次活动的宣传效应。

按照常规操作的话,一般是直接和学生去谈,说明这边最近在搞一场什么什么活动,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现场。

或者直接找学生会去谈,给他们一批门票,由他们散发给部门干事以及学生,要求他们当天来现场听演唱会。

但不管是哪一种,这样的效果肯定不会是最好的,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这次的音乐节很廉价,就算前期通过和学生会洽谈,答应到场的学生超过了预期,最终肯定也会有大批学生不会按时到场,并且这次活动的宣传范围也会极大的缩小。

那么从这次活动以往的背景痛点来看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点:

  1. 通过和学生会合作,要求学生到场。但这样会缩小宣传范围,并且相对应要付出劳务成本,以及还会给活动本身带来负面效果。
  2. 投放本地广告。在本地公交站牌,人流量密集地大屏展示,公众号投放等。这样虽可以大范围的宣传本次活动,但无法保证效果,并且要付出大额的广告费,ROI不可控。

结合这两个点之后,我们决定这次开始尝试做社群抢票。用抢先预热的方式把门票给散发出去,同时进行圈人裂变。把门票的价值在学生心理上提高,要让学生了解到,这次的门票是很有价值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而是要做完对应任务之后才可获取,从而让学生觉得有参与感并珍惜这次机会。

免费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但付出了相应的成本之后便会变得有所价值(这次的活动是没有进行售卖,只能通过官方的活动去获得!)

这次活动时长周期进行了两天,最终裂变4000人高校学生进群,个人号吸粉超1000+。活动结束后还有一大批学生没进群,因为最终进群人数过多,导致门票紧张,不得不关闭活动通道。

这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票散发出去以及圈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2 15:12:41    11    0    0

dynatrace是一款云监控产品,于今年8月1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74亿美金!是什么样的云产品能够获得市场如此高度的认可?本文将从用户体验要素的角度,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给出dynatrace的产品体验报告。

在“云”领域,不管是国外的亚马逊AWS,还是国内的阿里云,都有很成熟的“云监控”产品。包括笔者所在的苏宁易购,也有一套强大的立体式云监控系统(云穆),作为参与了其中几款云监控产品研发的交互设计师,笔者虽然并非技术人员,但多多少少对云监控产品也有了一些认知。

在一次和技术负责人聊天时,针对云监控产品接下来有关用户分析的规划,他推荐了一款国外的云监控产品:dynatrace,并称在行业交流中认为这款产品在用户分析上做的很棒。因此,笔者决定体验并分析dynatrace。

如果需要快速了解一款陌生的产品,尤其是需要给出较为全面的结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去分析TA,“用户体验要素”就是被证明有效的方法之一。

用户体验要素,本质上是一种方法、一套理论体系。从产品的用户侧看,“用户体验要素”可以从整体视角全局分析产品;从产品的研发侧看,“用户体验要素”是一套科学化的产品研发流程。接下来,将从用户体验要素的5个层次,分析dynatrace。

一、战略层

战略层分为2部分:用户需求、产品目标。

只有产品的目标与用户的需求画上等号,产品才有可能被用户认可,从而获得市场成功。当然这并不是绝对,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的完美契合,并不是产品成功的“充分”条件,但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的不契合、驴唇不对马嘴,那产品成功的概率为0.01%(下结论留一点余地)。

那么对于云监控,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首先需要清楚“监控”是什么。

监控,是IT领域非常核心的一种能力,任何提供IT服务的企业,都需要“监控”其IT服务所涉及的对象。无论是IT基础设施,还是中台服务乃至前台产品,都需要通过“监控”来掌握各项指标的运行状况和健康程度,笔者曾经在文章《监控产品中“告警服务”的设计及演化》中阐述:告警的本质是构成“数据—人—行为”的闭环。

那么用户对于“云监控”产品的需求,就是在闭环中能够做到以下3点:

监控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用户能根据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决策和行为能够对数据产生“积极”影响以上3个环节缺一不可,数据传递、决策生成、行为干预。进一步,用户的痛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2 14:53:13    8    0    0

2019年的最后一个长假,综合旅游预订APP丰富营销手段,强化用户触达效应,最终实现良好用户活跃度的保持。

10月综合旅游预订行业活跃人数达到15027.1万,环比上升3.1%,相较于去年同期13758.4万的活跃人数同比增长9.2%。10月国庆长假是长线旅游的重要窗口,作为2019年下半年最后一个长假,对国内长线游、出境游起到明显带动作用。

综合旅游预订厂商针对10月旅游旺季季节性特征与用户差异化需求,丰富营销手段强化用户触达效应,同时结合建国70周年大庆推出“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主题元素旅游产品,以高品质服务内容配置刺激旅游消费与传播,致使10月综合旅游预订领域保持良好用户活跃度。

综合旅游预订人数趋势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0月)

2019年最新综合旅游预订APP榜单 | 国庆假期出游旺,产品服务品质深化

综合旅游预订人数环比增速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0月)

2019年最新综合旅游预订APP榜单 | 国庆假期出游旺,产品服务品质深化

2019年最新综合旅游预订APP榜单 | 国庆假期出游旺,产品服务品质深化

在10月的综合旅游预订APP榜单中,携程、去哪儿旅行、飞猪分别以5426.2万、4438.7万、3067.1万活跃用户规模占据榜单前三位,TOP5平均月活达到3296万,显示出综合旅游预订平台在十一国庆旅游期间的旺盛需求。

假期结束,机票、酒店价格大幅回落,用户错峰出游兴致高涨,综合旅游预订领域平台推出节后错峰特惠旅游产品,延续旅游黄金周火热增长态势。

携程:加速国际化战略部署,深化品质旅游服务

10月,携程召开20周年庆典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更新集团英文名称,强调多品牌矩阵发展,同时发布高品质、全球化“G2”战略。

一方面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致力于提供一站式多元化产品供给,优化品质化旅游市场发展;另一方面提升全球化视野,以国际化标准建设产品、供应链、服务与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在线旅游预订平台。

为深耕国际市场,携程与途易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丰富欧洲目的地旅游市场产品服务。根据携程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国际化战略部署下,加速旅游产品在全球覆盖拓展,住宿预订营收环比增长21%,交通票务营收环比增长9%。未来随着携程品质化、国际化业态的拓展与深化,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10月携程活跃用户规模达到5426.2万,稳居首位。

马蜂窝:社区文化打造用户兴趣闭环,用户保持高度活跃

10月,马蜂窝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发起“点亮全球计划2019”活动。1号-7号活动期间在马蜂窝旅游APP中进入活动页面,根据GDS定位,点亮页面3D地图,基于LBS定位实时大数据,记录展示国庆节假日旅行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2 14:36:05    7    0    0

本文对K12做了具体的市场分析、SWOT优势分析、K12在线教育产品形态、以及下沉市场的探索分析。

一、什么是K12?

K12或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简写,是指从幼儿园(Kindergarten,通常5-6岁)到十二年级(Grade Twelve,通常17-18岁),这两个年纪是美国、澳大利亚及英国、加拿大的免费教育头尾的两个年级,K-12是国际上对基础教育的统称。对着中国新时代父母教育观念的改变,K12群体年龄也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二、K12市场如何?

1. 市场规模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虽然2018年有所下降,但也比其他行业高很多。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不论是在线少儿英语市场规模还是在线少儿英语用户规模上都是呈良好的增长态势。可见少儿英语市场这块蛋糕还是相当可观,才会引得各家纷纷相争。

2. 用户分布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在中国K12在线英语培训用户城市分布中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占39.7%,非一线城市占60.3%,随着新一代父母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越来越多的非一线城市家长对英语启蒙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非一线城市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强等原因导致他们不得不寻求网上在线课程的帮助。

所以如何提升平台在非一线城市的竞争优势,争夺下沉市场资源,就成为了K12英语教育平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K12的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s)

在线教育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性价比,能够打破传统线下教育的时空双重限制,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接触到全国范围的优质教育资源。

减少了学生去固定上课地点所需要的是时间和金钱成本,降低了教育成本。

还能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以及时长,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对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和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方便家长和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提高学习成果。

2. 劣势(Weakness)

外教资质良莠不齐缺少真实的教学体验,教师学生互动有限,课堂氛围不及线下课堂K12阶段学生自主性较弱,课时完成度难以保证

3. 机会(Opportunities)

政府政策支持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与教育行业将会有更加紧密的结合。2016年元旦,中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

2019-12-12 14:34:25    14    0    0

“空”和“0”在赋值上有完全不同的适用范围,在一开始,产品端应该格外注意字段的限制,能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从来不会把“空”等同于“0”来看待,在写原型的时候也不会特意强调,这是“空”,不是“0”。

两个毫不相关的东西,为什么要去解释一遍无关性呢?就好比人和狗,为什么要去说明人不是狗,狗不是人?

直到产品验收时,看到了那些0……

让产品抓狂的0

案例1:月经生育史

先来看个月经史、生育史的例子。

医生还未写病历,这些“0”就已经默认写上了,这也就罢了,一个个删除,然后保存;回头一看,“0”全都出来了。

一下子崩溃了,问开发:初潮0岁,你见过生下来就来大姨妈的吗?月经周期0天,你见过365天,天天来大姨妈的吗?

开发小哥很委屈:我又不懂这些是什么意思。

想想这好像也不能怪他们,毕竟还是单身。

案例2:预约次数限制

这是微信预约的限制,用来限制每个微信id一天可预约的次数。

当我打开设置时,发现默认值就是0,删了保存还是0。这应该有常识了吧,问开发:所有人都不能预约,那预约功能的意义在哪?我要的是“空”,不是“0”。

开发小哥哥又委屈了:数据库又不能存空,空就是0啊。

也确实是难为他们了,一方说我要空,一方又不让为空。

案例3:积分规则设置

做过电商的朋友对积分都不陌生,消费后赠送积分,再次消费时抵扣积分。

当我打开页面设置时,也是满眼的0。问开发:都是0,设置和不设置有什么区别?这功能都没有用。

这回开发小哥哥有理了:既然“空”和“0”没影响业务,显示着也没问题啊。

好像挺有道理,怎么就隐隐透着些傻气呢。

开发怎么看“空”

产品经理眼里的“空”,怎么就成了开发眼里的“0”了呢?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空,都显示成了“0”啊,比如填写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的地方,都没有显示0。

为此,我去采访了一下开发小哥哥,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每一个字段都是有一个类型的,常用的是:

字符型数据:包括中文字符、英文字符、数字字符和其他ASCⅡ字符。就像上面的联系人就是这种文本类型,可以输入中文姓名。数据库默认值就是空字符串,即“”。数值型数据:只可由数字、小数点、正负号和表示乘幂的字母E组成,不能输入中英文字符。就像上面的经期就是这种数值类型。数据库不能存空,必须存入一个确定的值,故开发常常把空存成0。既然字符型数据能支持数字,为什么不都存成字符型数据呢?不就没有0的那个问题了吗?

从开发角度来说,原因有好多,说个我们比较关注的: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2 14:33:32    12    0    0

语音智能将是未来机器理解人类的关键一环,它正在发展,旅游业也将成为未来人类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在旅途中,迎合不同人群并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让机器更加理解人类,帮助人类解决更多旅途的问题,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旅行者必须访问当地旅行社预订机票,或寻找合适的酒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吸引熟练操作数码产品的客户,旅游公司不断改进服务,并寻求更加方便旅行的方式。

看看捷蓝航空、万豪航空和瑞安航空是如何以数字化的方式改变旅游体验的吧。

根据 Expedia 的数据,旅行者在计划旅行时平均会访问 38 个网站。大部分的旅游搜索以谷歌搜索开始,以在线旅行社和 TripAdvisor 结束。

尽管这个问题可以在单个平台内,结合更多用户体验更加方便地解决,但它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机会。为了避免繁琐的规划和简化预订流程,我们可以使用聊天机器人——具有分析和预测功能的移动用户友好型个人助理。

聊天机器人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模拟人类对话的程序,成为近几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后,聊天机器人预计将颠覆旅游业,并在手机预订领域树立一个新的标准。

随着手机预订市场的蓬勃发展,预计到2019年,手机预订将占到全部电子预订的70%。用户被聊天机器人所吸引,聊天机器人是一种个性化购物工具。此外,一个好的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用户减少长时间的搜索和进行选择。

我们已经介绍了设计聊天机器人的基本原则,现在我们希望将重点放在旅行中如何使用该技术,才能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感。

旅行聊天机器人的五个用途

随着许多技术发展深入至旅游业,聊天机器人拥有了它们自己的领域。作为个人旅行助理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机器人可以根据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储备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就像在金融或医疗保健领域一样,在旅行中使用聊天机器人也有能力范围的限制。

让我们来看一下分类,探索旅行聊天机器人的基本用途。

旅行聊天机器人用途(预定机构、中断和客户服务经理、在线旅行社、费用管理、接待人员)由弗莱克森的Freepic制作的图标

预订代理

Booking.com、Skyscanner和其他许多预订服务,已经允许旅行者通过Facebook Messenger、 Slack或Skype来查询机票和酒店推荐信息并预订。与网站和应用程序相比,这些聊天机器人提供了更好、更个性化的客户体验,通常类似于呼叫人工操作员。

通常提示用户输入他们的起点、目的地和期望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12-12 14:27:06    6    0    0

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梳理总结了自己写PR稿件的3个步骤,与大家分享。

但凡是吃市场这碗饭的人,不管你是做广告还是做公关,写作都是基本功,而其中PR稿(也称公关稿/企业软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如果仅仅是C端品牌,大家努努力可能也还好,毕竟谁还不是个参与过双11这样亿万级大型项目的C端消费者呢。

但如果是面对B端品牌,很多人可能就抓耳挠腮、半天没个思绪了,尤其有时候面临的还是一个生涩、认知门槛高的产品,那真的是难上加难了。

作为一个从C端转向B端的市场人,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PR稿上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以下enjoy~

一、先定个小目标

这个小目标,当然不是传播量或者阅读量这样的量化的数据指标,更多是指先确定本次PR写作的目标受众,然后再“看人说话,看菜吃饭”,用不同类型的内容去和不同受众群体沟通,从而达成企业在不同阶段面向不同群体的公关侧重点。

由于B端认知、决策、购买过程完全不同于C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B端决策链条长,涉及多个角色,从市场商务到财务、采销,再到技术人员,以及企业老板,每个人关心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在写作之初就确定受众,对于B端企业PR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一项人工智能基础技术框架的PR为例,在面对企业老板、市场总监和技术人员这三类不同人群的时候,由于他们关心的东西不一样,我们PR内容的侧重点、语言风格的使用、实际应用案例描述以及后续的投放渠道肯定也有所差异。

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跟老板讲效益、跟市场讲品牌、跟技术讲专业,最糟糕的还不是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种尬吹到不行的企业硬广,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啥内容都往稿里装,导致谁也看不明白,最终浪费了预算的PR稿。

二、确定稿件类型

那种被我们一眼就看穿是硬广的稿子,一般来说常见于“新闻通稿”,主要是在企业新品发布会、展会、业绩报道等重大时期发布,重点在于新闻式发声,向公众披露信息,方便后续SEO以及老板看。

由于此类PR稿目的相对简单,时效要求高,因而内容也就相对固化,易于写作,通常是只要按照新闻6W要素,把“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说清楚了就好。

但这类新闻通稿后续占比只会越来越少,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受众免疫”,稿件作用下降,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另一方面在于AI发展机器写作可以替代人力,更高效地完成这部分工作。AI比你接收、组合信息更快、还不会有错别字,那为什么

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