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岗位,他的薪资凭什么是别人的2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19-07-16 13:52:12    23    0    0

在产品交流群里看见一个记忆深刻的案例:同样是1年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在同一个公司,薪资却相差1倍。

薪资只是一个结果,在这背后究竟是怎样衡量差距的呢?

前段时间产品交流群里大家在探讨一个问题: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拉开差距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某旅游类产品BOSS老李说起自己公司两个产品人,都是1年多的产品经验,但薪资却相差1倍。

那么他们的差距究竟在哪呢?以他们日常工作的一天为例,大家感受下差距:

9:30到达公司

小A: 到公司,看记事本,事项清单开始一条条的做。

小B: 到公司,看事项清单,排优先级。

9:35-11:00

小A:进入第一个大事项:从功能需求开始,先看下竞品,大概知道怎么做了,开始写文档+画图。

小B: 花5分钟排一个事项优先级

进入第一个大事项:老板要求的『新项目简介』先花20分钟做一个思维导图,把思路框架做出来,发给老板反向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根据老板的反馈把不合适的内容调整,接着基于思路框架去填充内容,做成PPT,排版、设计简单优化下。

11:00-12:00

小A: 开发说文档不清晰,过去撕了下B,接着就去吃饭了。

小B: 请设计师帮忙看下『新项目简介』设计排版是否还有优化空间,请其他产品同事看下方案内容是否考虑周全。

确认好邮件发给老板,并私聊已发送,注意查收。

12:00-12:40

小A: 跟同事一起吃个外卖。

小B:午饭跟开发小哥哥以及运营小姐姐一起吃饭,联络下感情,听一下吐槽

开发小哥聊到上次文档有逻辑清晰的问题运营小姐姐说起用户在使用时有什么问题

简单记一下,确定下午约个时间跟对方详细了解下问题。

14:00-15:30

小A:准备开始新的工作事项

进入第二个临时事项:把上午跟开发撕的文档重新梳理下发过去。进入第三个大事项:想起老板有个新项目简介需求,马不停蹄昨晚发了过去。

小B: 准备开始新的工作事项

进入第二个大事项:『功能需求』,先梳理需求的逻辑基于用户、场景等要素,接着写出2-3个方案思路,再看看竞品的做法,取长补短,重新调整方案。

最后把写好的方案,发到产品内部群,问下其他同事建议,顺便发给开发看下可行性。

15:30-18:30

小A:

进入第四个临时事项:运营部反馈用户问题,梳理用户问题,翻出之前的文档,重新优化,产品内部一起讨论,确定细节,去跟开发小哥商讨明天的调整排期。

小B:

进入第三个临时事项:跟开发小哥约好讨论下文档逻辑问题,复盘为何会出现问题,下次如何避免,以及拟定新的流程。

进入第四个临时事项:跟运营小姐姐讨论用户反馈的问题,记录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跟运营确定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准备文档。

18:30-19:00

小A: 简单吃了晚餐。

小B: 简单吃了晚餐。

19:00-21:00

小A:

进入第五个事项:进行项目的『商业模式调研』,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报告、文章,看了十几篇,装着一脑袋的知识,满足的下班。

小B:

进入第五个事项:进行项目的『商业模式调研』,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报告、文章,看了十几篇,提炼有用的信息,通过印象笔记对具体内容分类以及内容来源记录,以便于后续可以使用相关信息,结束工作充实的一天,下班。

这个案例中的小A和小B整整1天都处理了5个工作事项(其中包含2个临时事项)。

但是对比起来,可以看出两者的差距,具体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小B同学面对繁杂的产品工作,有整体上的主次之分,也有细节上的把控,具体体现在:

优先级排序:面对繁杂的工作,小B是梳理优先级排序后才开始正式工作。

先确定思路而不是急着执行:

在面对老板的『新项目简介』,小B是先梳理思路然后跟老板反向确认思路是否清晰以及逻辑是否正确,接着开始修改和调整。在处理『功能需求』时,小B先梳理需求的逻辑基于用户、场景等要素,接着写出2-3个方案思路,再看看竞品的做法,取长补短,重新调整方案。

优化意识+团队借力:

确认思路后,输出成型的『新项目简介』,小B向设计师寻求设计建议,向产品同事寻求方案建议。根据自己的思路结合竞品的做法,小B把写好的『功能需求』方案,发到产品内部群,问下其他同事建议,顺便发给开发看下可行性。

利用碎片时间收集梳理临时需求并统筹规划:

通过午饭时间,跟同事沟通,小B了解到一些琐碎的需求,并规划好统一正式的沟通时间,针对性解决问题。

善于复盘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

跟开发小哥确认下文档逻辑问题后,小B及时复盘为何会出现问题,下次如何避免,并拟定新的流程,确保下次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懂得搜集和利用信息:

进行项目的『商业模式调研』,小B先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报告、文章,看了十几篇,提炼有用的信息,通过印象笔记对具体内容分类以及内容来源记录,以便于后续可以使用相关信息,因为看过再多,收藏再多,没有基于自己的理解依然是别人的信息,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看完这个案例,明白了同样是1年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在同一个公司,薪资为何可以相差1倍。

明白差距在哪里,我们还要需要深究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老李说道,其实小B和小A都是从事产品工作1年多,都属于初级产品经理这个范畴,但在解决问题和工作思路上已经有了显著差异。

究其根本和他们前期的学习环境有关系:

小A之前在一家外包公司做产品,整个产品团队就他自己一个人,还要身兼运维,没有人带,没有人指导,导致他对于产品工作流程的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小B之前有在某互联网大厂实习过,有专门的导师带和指导,经历过体系化的培养的,对于整个产品工作是有更全面的理解,处理工作时能更好的的把握优先级以及细节。

所以同样是工作1年多,在成长方向和速度两个方面比起小A都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自然而然在薪资上也会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如果你也在做产品或者想做产品,并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体系化的学习,也没有专业的前辈带和指导,是否还有其他的突破方式?

当然有,比如通过参加专业导师的成体系课,学习产品经理必备的产品知识体系,学习互联网一线大厂标准化做产品的工作流程,并亲身体验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可以怎么做产品,会遇到哪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在此,想为你推荐——起点学院的《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

这个课程非常体系的把产品从0到1的设计流程,其中包含但不限于需求分析、用户调研、场景分析、用户研究、产品设计等内容。

结合导师实际项目案例以及平时产品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你系统的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方法以及思维方式。

整个课程的学习周期为1年,具体包括:线下是整整2天的周末时间,时间集中且不耽误正常的工作。线上是1年的课程学习,没有强制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形式也比较灵活有录播、直播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调整。

课程至今已经开课5年,线下覆盖10座城市,已经帮助30000+产品同学/想为产品的同学成为一个基本功扎实、具备过硬执行力、想法可落地的产品人。

在产品实战营,同学们反馈收获最大的是系统化的了解了产品工作的全貌,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实战营学完,从野路子产品到4399产品经理

想要详细了解课程内容的同学,不妨往下看看,具体而言你将学到什么。

基于合理的学习模式

让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先来看学习模式,因为学习形式可能直接决定你的效果。

产品实战训练营的课程模式是线下+线上模式,具体来说线下沉浸式系统学习+线上延伸式补充学习

2天线下小班集训:系统学习产品方法论+案例深入剖析+实战演练产品从0到11年线上延伸学习:为巩固学习,主要是细化学习产品经理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为什么会是线下系统+线上延伸的学习模式呢?

第一部分:线下课程强调的是连贯性、集中性、完整性。

如果不能一次把课程体系化的学完,很容易学前忘后或者中途放弃,我们希望你能够真正有所学,而不是买了一堆收藏。

而且我们线下面授邀请了腾讯等一线具有丰富产品经验的老师将他们在工作中真实做产品,所积累下来的方法论体系通过案例的方式去系统化讲解,然后辅之大量的练习互动实战,让同学们加深理解,认真思考。

这里要重点强调下,线下实战课程和普通沙龙是不一样的,线下的授课方式是“方法论+案例讲解+实战演练”,各个导师都会将产品知识,结合自己做过的产品进行案例讲解,并且每个核心知识点都会和学员互动,去实践,小组讨论去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系统的产品方法论

经典产品案例解析

虽然市面上也有一起课程强调自己会手把手带你,但绝大多数都是把一些概念性的理论跟你讲一遍。

而我们的课程,老师会基于自己做过的产品,带你复盘整个产品流程。

比如在讲到商业模式部分,黄喆老师以百度为具体案例带大家拆解其商业模式与运营产品关系,以及会遇到的问题与难点、整个生命周期、内部业务支持流程等等。

落地的实战演练

课程极其注重落地和实操,能够全方位帮助大家了解产品工作的基础内容和方法,并且手把手教你如何落地执行、如何将一个想法落地去规划和设计一款产品。

让你掌握做产品的每一个核心环节:定位、需求/市场分析、规划、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运营、迭代等,并在每一个环节又基于你们的实战输出做即时的指导性点评。

第二部分:线上课程则强调延伸学习,通过线下面授的系统学习之后,是我们长达1年的线上课程查漏补缺。

通过专题讲解(产品、运营、用户体验)帮助你加深理解产品经理知识体系比较难的点,拓展产品思维,提升产品嗅觉,通过金牌导师在线直播答疑。

从系统到补充,全方位助你成为基本功扎实、具备过硬执行力、想法可落地的产品人。

延伸巩固内容

其中还包含一系列产品经理补充的知识技能课程,内容包含:

第一章:产品经理的基础认知第二章:一个“产品经理”的产品体验报告第三章:从idea到产品,何为“需求”第四章:从需求到原型,产品设计方法解析第五章:产品需求文档(PRD)的撰写第六章:验收/发布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点第七章:求职篇:关于简历/面试的N个问题第八章:几类典型产品人的成长故事(选修)

当你需要了解产品设计中的原型部分时,你可以重点学习第四章节,通过课程中详细如何绘制一款合格的产品原型图,详解内容如下:

①以滴滴专车为例解读产品设计五要素 ;②从需求到原型的简单工作方法 ;③如何高效的画出流程图,④你需要做好这些基本功 ;⑤以起点学院登录为例讲解用户流程图 ;⑥以某O2O平台售后流程为例,⑦讲解业务流程图 ;⑧Axure8.0下载、安装、汉化 ;⑨第一次接触Axure(生成第一个原型) ;⑩元件事件、动作、结果 ;元件交互样式 ;隐藏与层级 ;条件与结果 ;矩形、图片、热区 ;单选按钮与复选框 ;文本框、列表框、内联框架 ;元件函数的使用 ;动态面板的使用;等待与触发事件 ;母版的使用 ;自适应视图 ;抖音;原型设计尺寸规范 ;经典的交互设计原则…… 

多维补充内容

线上的课程你可以通过专题讲解(产品、运营、用户体验)帮助加深理解产品经理知识体系比较难的点,拓展产品思维,提升产品嗅觉。

导师在线答疑

除了大量的知识摄入以及练习以外,还有金牌导师在线直播答疑和文字答疑两种形式现场直播帮你解决在产品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上一篇: 一个在产品路上摸爬滚打的故事

下一篇: 为什么说产品设计更像文学创作?

23
登录 后评论.
没有帐号? 现在注册.
0 评论
Table of content